美国想彻底杀死中国?未必!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长安街知事 Author 刘晓琰
编
者
按
美国就是想让中国成为“大号的日本”或者“大号的英国”,服务于美国的霸权。
本文字数约3756字,阅读需要4分钟。
长安街知事在知事会客厅节目中,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文,他对当前中美博弈、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人未来与世界的交往之道讲述了一些新看法。
处理中美关系,要保持平常心
知事:近期中美之间最受关注的事就是雷蒙多访华。我们注意到,美国媒体称雷蒙多是这批出访美国高官中的“压轴”官员,为什么雷蒙多的这次访问格外被寄予众望?您如何评价雷蒙多这次访问?
王文:从目前的公开信息可以看出,会晤的整体氛围还是不错的,相关成果很令人期待。比如中美双方成立工作组,由双方副部级、司局级官员组成。双方约定,副部级官员要一年至少见两次,部长级一年要见一次。
近期美国高官频繁访华,从国务卿到财政部长、气候特使、商务部长,来总好过不来,谈总好过不谈。无论双方有多少分歧,能够面对面坐在一起,总能见面三分情。
但坦率地讲,目前的中美关系可以说是自建交以来的最低时刻,不可能因为一两个部长或其他重要人物访华就发生根本性改变,能够“止跌企稳”就已非常好了。
因此,处理中美关系,我们要保持平常心,没必要“逢美必反”、“谈美色变”,也没必要过于乐观,放平预期即可。
大国崛起难免有磕磕碰碰,甚至是风险和危机,今日之中国应有更强的承受力。说句调侃的话,只要不打起来,都算还能接受的中美关系。当前的重点是确保中美关系可控,避免滑向大国战争的深渊。
美国想让中国成为“大号的日本”
知事:眼下台海问题日益加剧,中美科技竞争焦灼激烈,中美确实正处于历史的低谷时期。为什么双方关系已经如此紧张,美国还一反常态地频繁派高官访华?是什么促使美国政府的这一转变,美国想要释放什么信号?
王文:中国社会现在对美国的对华政策存在一些比较简单的极端看法,即相当多一部分人认为,美国要“彻底杀死中国”,即“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种说法的确反映了许多中国人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却并未理性、全面、精细地看清美国对华施压的终极目标。
首先,我们必须要清楚,美国没有力量扼杀中国,中国也不可能那么脆弱被杀死。在另一个层面上看,如果完全把中国搞崩溃了,对美国也没有长远好处。包括美国商界在内,其实有相当大的利益阶层非常害怕中国真的崩溃了,或者像俄罗斯和伊朗一样彻底和美国翻脸,这是美国无法承受的重大损失。
其次,美国的目的是想让中国成为“千年老二”,永远不可能超过它,并把中国的市场拱手相让,成为美国商品的倾销地和廉价商品的供应者,成为美国最大的美债持有者。这样就可以确保美国的永久霸权地位。换句话说,美国就是想让中国成为“大号的日本”或者“大号的英国”,服务于美国的霸权。
从这些角度看,美国既希望在中美关系中占据主导力量,摁住中国的崛起势头,又希望在对华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在深入剖析了美国的战略心理后,我们就明白了它为什么频频派高官来安抚中国。
首先,拜登政府深知,过去三年来对中国不断加码的遏制政策已经惹怒了中国,需要平缓关系。其次,来提条件。试图让中国为美国做点什么,以换得美国减轻对华遏制力度,比如说购买更多的美债。
把握住美国这样的心理,我们就能更好地对美展开斗争,即斗而不破,并更加自信地开放。只有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吸引更多新外资,对外拥有更多新市场,中国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才会更快提升。在经济上尽快赶超美国,是对美博弈的重要目标,也是更有价值的国家进步。
战略上“平视”,战术上“重视”
知事:正如您上周在《须重燃中国崛起的激情》一文中所涉及到的,您认为中国正面临着一个什么样的外部形势?
王文:中国的外部环境其实已经到了40多年来最焦灼、最激烈的博弈时刻,这有两层原因。
从客观上来看,中国实际已经到达了国家崛起的“稀薄地带”。在登山界,人们把8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带称为“空气稀薄地”,当前中国的外部局势就处在这种罕见经历、很难应对的时刻,有大量微妙的矛盾需要妥善处理。
从主观上来看,中国对美西方的斗争还需要更加稳准和灵巧务实。保持相对稳定的对美、对西方关系,仍是民族复兴伟业的基础外部条件。搞好对美关系,让对美合作促进我们的民族复兴。这与是否“恐美”无关,而是与如何看待民族复兴伟业的理性目标有关。
总的来看,我相信,外部环境困境是短期的,通过调整和扩大对外交往,中国的外部环境一定会改善。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如果真如一些预测所言,中国2035年前后超过美国成世界最大经济体的话,中国整体的外部环境都会迎来本质性的提升。
知事:中国人有句老话,“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地了么?”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中国应该以何种心态自处?
王文:首先,要以好奇、开放的心态去拥抱世界。今年我已第5次出境访学了,我发现,世界许多地方在过去的三年里进步飞速,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存在三年的时间差。
有句话叫,“用娃娃的眼睛看世界”,国际社会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以及大家看待中国有哪些新观点,这些我们都需要有好奇、开放的心态去重新挖掘。
其次,要对世界各国保持谦逊之心。中国社会需要高度自省大国崛起的长期性、艰难性和复杂性。以西方崛起为例,美国从1823年发布门罗主义到1894年GDP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再到1944年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历经至少121年才真正崛起为世界第一强国。
中国需要直面美国将衰未衰、必颓未颓的基本事实和中国将超未超、必成未成的基本现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
第三点,中国要敢于善于当全球强国,应具有运筹帷幄、引领世界的抱负和能力。后疫情时代的今天,资产价格短暂下跌,创造了诸多优质资产的买入机会,值得提前布局,中国要有敢于“抄底”世界的能力和魄力。
“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十年前中国刚刚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一带一路”倡议与自己无关。十年后,事实证明了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了沿线国家合作共赢,推动了全球的互联互通。实际上是做了一个很大的“局”,合作共赢、互联互通的“局”。
这是2019年2月15日拍摄的肯尼亚加里萨光伏发电站(无人机照片)。图源:新华社
知事:用老一辈革命家的话,我们现在要在战略上“平视”美国,战术上依然要“重视”美国,中国在如此“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下怎么才能做到“平视”与“重视”的平衡呢?
王文:“平视”世界就是要不断去了解世界、参与世界。在“平视”方面,现在面临两个“少”:一是在海外的中国人的数量变少了;二是在中国生活、学习的外国人数量减少了。人文交流是“平视”世界的视角之一,我们反对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脱钩”,也包括交流互动的“脱钩”。战术上要“重视”世界,即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清除障碍。中国人走出去,外国人走进来,相互增进了解,提升与世界的融合度。
或许世界上某些国家对中国没有足够的善意,这是常态,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样,对你好是“情分”,对你不好其实是“本分”。我们与世界交往也同样要摆正心态,不能奢求所有国家都对中国好。
另外,对外斗争要争“面子”,更要争“里子”,要通过斗争提升自己的实际利益。要放大我们在国际上的声音,也要提升我们的美誉度。
中国历史上从未有一个时期像现在这样强大,有资格、有能力将影响力覆盖全球的每个角度。尽管外部形势堪忧,但总体还在正常范围内。过去40年,中国的历程其实相对顺遂,没有经历过外敌入侵,也没有经历过金融崩塌和社会动荡,而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发生过多少次金融危机、内战外战?
未来中国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而“逆风逆水”,才是大国崛起长期发展的常态。中国在外部环境“逆风逆水”的形势下“打牌”,还要打好“主动牌”,这才是对中国全球强国能力的考验。在这一点上,中国能做和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推荐阅读
四本著作发布,大咖学者云集,谈百年变局下中国经济金融形势(附报名通道)
一篇500万+新华专访直击“中国不是发展中国家”的美式宣传内幕
《看好中国》日文版将发行,继英文、繁体字、罗马尼亚文后在国际市场销售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